楊景春:守望機場心系旅客
伴隨著發(fā)動機的轟鳴聲,又一架客機從太原機場起飛,翱翔藍天。站在機坪上的楊景春深深舒了一口氣。
作為山西省民航機場集團公司地勤服務(wù)部生產(chǎn)信息分部兼不正常航班保障分部主管,多年來,他想旅客所想,急旅客所急,面對不正常航班,耐心解釋、妥善應對,為太原機場的航班提供保障服務(wù),確保旅客順利成行。今年,山西省委組織部授予他2010-2012年“全省創(chuàng)先爭優(yōu)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稱號。
當年,楊景春被分配到中國通用航空公司負責測繪工作。因為工作需要,不久他調(diào)到了太原機場服務(wù)部門,開始和旅客服務(wù)工作打交道。天性隨和、行事穩(wěn)重的他很快適應了這份工作,每每遇到棘手的問題,只要他出面協(xié)調(diào),問題都能迎刃而解,大伙兒都親切地稱他“救火隊超級隊員”。
不正常航班的保障工作,多年來一直困擾著民航運輸服務(wù)行業(yè)。2009年年底,從事民航運輸服務(wù)工作多年、同時有20多年黨齡的楊景春擔任了不正常航班保障分部主管。很快,他細化了太原機場備降航班保障流程,帶著下屬跑賓館,與太原、榆次的15家賓館簽訂了住宿協(xié)議。今年3月的一個凌晨,電話鈴聲驚醒了睡夢中的他,某航班因故取消當日飛行,旅客拒絕了機場服務(wù)人員帶去賓館休息的安排,情緒激動,不肯離開候機樓。楊景春立刻趕到候機樓,耐心傾聽每位旅客的訴說,甚至是經(jīng)受了指責、謾罵后,依舊不慍不惱。他首先代表航空公司向旅客表達了歉意,由于當中有不少老人,對不愿意去賓館休息的旅客,楊景春表示可以安排去頭等艙休息室。也許是因了他的誠意,也許是因他胸前佩戴的黨徽,一位70多歲的老黨員說道:“我走南闖北多少年,今天頭一次見到胸前佩戴黨徽的機場服務(wù)人員,我信任你!”之后,旅客漸漸安靜下來。在他的耐心勸解下,旅客們的情緒漸漸平靜下來,紛紛同意去賓館休息。事后,有同事問他:“老楊,你脾氣真好,旅客態(tài)度那么生硬,你還總是笑瞇瞇的,苦口婆心解釋。難道被人罵你也不生氣嗎?”他答道:“誰遇到航班不正常,心情都不會好,咱既然干這份活,就要多站在旅客的角度考慮問題,受點兒委屈算什么?”
去年,他牽頭制定了《地勤服務(wù)部航班大面積延誤 (備降)保障工作流程》 ,并對備降航班中的突發(fā)情況有針對性地制定了《備降航班旅客提取藥品流程》、《航班延誤中止旅客提取行李流程》等,一方面方便了旅客,一方面提高了工作效率。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楊景春在平時的工作中甘為“鋪路石”,注重言傳身教。他利用業(yè)余時間學習了《旅客心理學》、《這才是服務(wù)》、《服務(wù)與禮儀》等書籍,將自己20余年從事民航旅客運輸工作的心得、經(jīng)驗進行了總結(jié),并將如何應對不正常航班旅客、不正常航班處理案例匯集其中,撰寫了近兩萬字的《不正常航班服務(wù)指導手冊》,供服務(wù)崗位員工學習。
今年49歲的楊景春因常年用餐、休息不規(guī)律,患上了“三高”。多年來,他幾乎沒有完整休息過一天,手機24小時開機,無論多晚,一個電話,他就得趕到現(xiàn)場。被誤解、受委屈,對于這行的服務(wù)人員來說是“家常便飯”。有人怕這行,可楊景春卻深深愛著這份工作。有人問他,是否有過哪怕一秒鐘的退縮或是轉(zhuǎn)行的念頭。楊景春搖搖頭:“這個崗位需要我,我深知這份責任之重。當看到旅客順利、及時登機,那份成就感告訴我,一切都值得。”
![](/skin/menhu/images/hkwx0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