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歷航班延誤:乘飛機就像出征,還有點悲壯
我的機票是8月17日18:40貴陽飛北京的,等我們從市里急火火的趕到機場的時候,候機大廳的廣播正在一遍又一遍的放著廣播,內容是驚人的一致,基本是航班延誤的信息,我們乘坐的航班也不例外。
“乘坐****航班去往****的乘客請注意,我們抱歉地通知你,你所乘坐的****航班因為空中管制完到,不能正常起飛,起飛時間推遲到*****”,耳朵里聽著播音員不緊不慢、周而復始的播報,看著屏幕上顯示的航班信息,只有一個感覺——沒有一個航班是正點的。記得前幾天中國民航剛發(fā)過通知,要求將正點率不低于80%,而且機艙門關閉后的半小時之內優(yōu)先放行,這才幾天啊,怎么還有這么多的延誤呢。早晨我還專門查了貴陽和北京的天氣情況,應該都沒有問題,總不能再拿氣候說事了吧?
19:30的時候廣播通知我們這個航班的乘客到服務臺去領餐盒,看樣子到剛才通知的19:40登機是徹底沒戲了。我們仍舊待在原地等待,沒有去領餐盒。19:50的時候,廣播突然通知讓大家登機,這真是比較意外,那些領了餐盒的乘客還沒吃兩口就不得不扔掉,無形中造成了不少浪費,也人為地制造了垃圾。就這點事情機場都不能很好地溝通和協(xié)調嗎?
來到機艙門口,空姐對著乘客說,希望大家盡快入座,塔臺通知:如果不能在20:05以前關閉艙門,航班將重新參加排隊,何時起飛就不知道了。接著,空姐特意強調,排隊時間不少于兩個小時??赡苁谴蠹叶急缓桨嗤睃c給整怕了,每個人的神經都緊繃了起來,無論是前面的還是后面的,大家都非常配合和謙讓,沒有喧嘩,只有一個聲音在傳遞:趕快坐好關艙門,20:05以前一定要完成。我到機艙門的時候是19:55,我坐下來的時候是20:02,全體乘客登機結束是20:03,關閉機艙大概是20:06.在短短的十分鐘之內這200多號人就能完成登機,也算是一個壯舉了。想起當時的情景覺得特別搞笑,每個乘客都像幼兒園小班的小朋友,那個聽話啊,生怕動作慢了惹老師生氣,老師一生氣耍脾氣不飛了,大家就回不了家了。
20:30的時候,我們的飛機起飛了,大家都長出了一口氣。兩個多小時的飛行都比較平穩(wěn)。
23:10的時候我們的航班在首都國際機場降落,還在跑道上滑行的時候很多乘便客迫不及待地開始打開行李箱取行李,可滑到一個前不沾村后不靠店的地方時,飛機不動了,四周黑乎乎的,根本沒有航站樓的影子,這一停就停了差不多40分鐘,等我們的飛機重新開始滑行到停穩(wěn),已經半夜12點多了。
走出機艙,一陣秋涼撲面而來。穿過走也走不完的通道去取行李,按照指示到了48傳送帶取行李。諾大的大廳,除了49傳送帶在空轉之外,其他傳送帶都寂靜無聲。等了大約半個小時,傳送帶突然開始轉動,大家一陣激動,大概出來了十多件行李后又戛然而止,接著是長長的寂靜。又過了約20分鐘,大家開始互相對望,用眼神傳遞疑惑,沒有人知道發(fā)生了什么,也沒有聽到廣播報告到底發(fā)生了什么。
我們的行李沒出來,我一直以為是因為交運太早,通常先交運的行李最后出來。但等了將近50分鐘還沒有行李的影子,而時間也過了凌晨01:00,心里的焦急和煩躁開始產生。我走進了行李大廳旁邊的行李查詢室,想問問行李到底出了什么問題。行李查詢室里除了一個乘客正在添著表格外,還有兩位服務人員,一男一女。男的在為那位乘客辦手續(xù),女的正趴在柜臺上睡覺。在我詢問行李為什么一個小時還沒有拿到的時候,那個男服務員才把正在睡覺的服務員推醒,讓她打電話問樓下負責行李的人,什么時候可以送行李。聽他這么一說我開始產生疑問,想知道他所講的能不能送是什么意思,他回答說,行李傳送帶出了問題,傳不了行李。聽他這么一講我是真的生氣了,既然傳送帶出了問題,你們?yōu)槭裁床粡V播通知,讓那么多人站在那里傻等?正在這個時候,那個剛才還在睡覺,現在依然睡眼惺忪的女服務員正在與負責行李的通話。聽她問對方,現在有沒有人在檢修?這個時候我更生氣了,傳送帶故障那么長時間了,連個檢修的人都還沒找到,我們要等到什么時候才能拿到行李回家?。?/P>
我問工作人員,既然傳送帶出了問題,為什么不及時修理,按理說這機場的機械師應該是有人24小時值班的。再說了,又不是只有一個傳送帶,為什么不能換到另外一個傳送帶上?旁邊新出來的一個小女服務員冷言冷語地對著那個男服務員話中帶話地說,這傳送帶壞了,也不能讓人把行李一件件從傳送帶上卸下來轉到另外一個傳送帶上吧,這多費事啊!聽那個小女孩兒這么說,我馬上對她說,傳送帶壞了沒有人修,換一個傳送帶又怕勞累,那我們幾百個乘客怎么辦?我們是否要等到你們修好為止?那個小女孩眼皮都不抬依舊冷言冷語地說,你著急回家可以,把你的電話留下,我們明天把行李給你送去。我嚴厲地告訴它,要在國外,如果乘客的行李是因為航空公司的原因所延誤,必須在最短的時間送到乘客手里。在澳大利亞的時候,我從布里斯班飛悉尼,沒有按時取到行李。等我打車剛到家門口的時候,航空公司的車已經比我先到了。我告訴工作人員,要找他們的值班經理,那個小女孩這才閉了嘴。
又過了好一會兒,傳送帶終于開始轉動,這個時候已經積攢了大約六七個航班的行李。等我們拿到行李坐上出租車的時候已經快凌晨兩點。
與我2008年6月從澳大利亞回國那次相比,首都機場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那次等行李用了三個半小時,還是國際航班。這次至少減少了一個小時,這個進步之于首都機場,無異于美國宇航員阿姆斯特朗的月球行走。阿姆斯特朗在月球的一小步,是人類在太空史上的一大步。而首都機場等行李從三個半小時到兩個小時只用了三年,確實也是一種神奇了。
按理說,咱這中國民航的官員足跡已經遍布世界,創(chuàng)新發(fā)展也是碩果累累,可我們在實際生活中怎么就感受不到呢?每每遇到問題的時候,民航人都會非常謙遜地對大家說,中國與世界還是有距離的,還需要學習,希望大家多多理解,給他們成長的時間和空間。學習是無可厚非的,也是必須的,成長也確實是需要時間和空間的,可有個問題一直想問問中國民航的掌門人,咱這成長的空間究竟要多大?成長的時間到底要多長?是十年還是八年?總不至于是遙遙無期吧?
如果愛可以重來,又有誰真愿意等待?
有時候想,不知道我這歲數能不能熬到中國民航成熟的那一天。不知道是我太急,還是這中國民航進步太慢,每次乘飛機都像一次出征,而且還有點悲壯。
![](/skin/menhu/images/hkwx0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