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額碳關稅協商未果 中國航企或將起訴歐盟
隨著2012年的日益臨近,“碳關稅”陰霾再次逼近,中國各大航企再也坐不住了。
5月2日,以羅朝庚常務副理事長為首的中國航協代表團前往歐盟,就ETS(碳排放交易)問題與歐盟會晤并展開對話,提出希望歐盟推遲甚至放棄征收碳關稅的做法,但結果并不樂觀。
“中國航企不承認歐盟ETS的立場非常堅定,但歐盟并沒有改變這個做法的跡象。”中國航協秘書長魏振中告訴《華夏時報》記者,中國航空公司和全世界航空運輸企業(yè)一樣,是高投入、高風險、低收益的,國際航線更是經營困難,一旦將國際航空納入歐盟ETS,2012年中國航空公司為超出配額的碳排放支付的成本約8億元人民幣,而到2020年,至少會因此損失30億人民幣。
中國航空集團公司(China National Aviation Holding Company,簡稱“中航集團”)副總法律顧問聶穎告訴本報記者,他剛剛從歐盟歸來,下一步將會繼續(xù)同歐盟協商。此時,距離征收日期僅有6個月的時間。
據記者了解,在向歐盟發(fā)表聲明和協商無果的情況下,中國航企不排除向歐盟提起訴訟的可能。
航企成本至少增加8億
早在2008年11月19日,歐盟議會和歐盟委員會便通過新法案決定將國際航空業(yè)納入到歐盟ETS體系之中,并于2012年1月1日起開始實施。屆時,全球2000多家航空公司在歐洲機場起降的航班,都必須為超過免費配額的碳排放支付費用。由于歐盟設定的免費配額逐年遞減,隨著航空公司機隊規(guī)模和航線網絡的擴大,航空公司要繳納的航空碳稅將逐年遞增。
“根據歐盟最新公布的相關文件,此次被歐盟列入碳排放支付計劃的我國航空公司達31家,其中目前有定期客貨運航空經營的有10家(不包括港澳地區(qū)),國航、東航、南航、海航四家航空公司影響較大。”魏振中告訴本報記者,在起步階段,各航空公司主要通過免費的“配給”方式,獲得相應的排放額度。以2012年為例,航空公司85%的排放額度都可以免費獲得,15%的配額將用作拍賣。初步估計,2012年中國航空公司需要購買的配額為262.9萬噸。
“歐盟征收碳排放稅的計劃,忽略了發(fā)達國家和發(fā)展中國家不同的發(fā)展階段?!蔽赫裰醒a充道,讓已經吃飽了的人同剛坐到飯桌旁邊的人一起埋單,顯然是不公平的。
歐盟這種強行收取“買路錢”的單邊作為,已經違反了雙邊協商的國際慣例,又違反了“共同但有區(qū)別的責任”原則,“保護的是自身利益,傷害的是發(fā)展中國家的權益,而且沒有產生直接減排的效果和意義?!蔽赫裰姓f。
據記者了解,印度等許多發(fā)展中國家均對征收“碳關稅”表示強烈反對,而作為發(fā)達國家的美國已向歐盟提起訴訟,要求阻止歐盟2012年開始執(zhí)行的將全球進出歐盟的航空公司納入ETS的規(guī)定。
出口額至少減少兩成
“歐盟征收碳關稅,影響的不僅僅是航空業(yè),還涉及到出口等整個產業(yè)鏈條的連鎖反應,這個事件是場‘陽謀’?!敝醒胴斀洿髮W政府與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王福重認為,征收碳關稅沒有那么簡單,大有“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意思。
王福重分析,歐洲多年來在技術方面都沒有太大的進步和發(fā)展,更沒有產生新的產業(yè),經濟增長乏力,失業(yè)問題嚴重。與之形成反差的是,大部分產業(yè)正逐漸向中國等“金磚國家”轉移。為此,歐盟需要行使話語權,找一個正確借口促進自身的發(fā)展,這個借口就是減少碳排放。對于中國等發(fā)展中國家而言,還沒有達到大幅度降低碳排放的條件,因此需要購買這樣的技術和設備。而碳減排的核心技術和設備均掌握在美國和歐盟的手里,征收碳關稅的最終目的無非就是逼迫其他國家買他們的產品。
據記者了解,為應對歐盟收取碳排放費,一些以國際航線為重點的航空公司將會重新規(guī)劃航線,比如將直飛歐盟航線改為飛往中東城市中轉,以減少需要付費的航線距離。
與此同時,記者從商務部的碳關稅調研報告中獲悉,在碳關稅及技術性碳壁壘的影響下,我國出口將減少逾20%,碳關稅已然上升為發(fā)達國家在低碳經濟時代布局新霸權的工具。
“這對我們的影響肯定非常大?!钡弥獨W盟將向航企征收碳關稅,溫州某襪業(yè)公司董事長張秉瑞急得直上火,因為他的產品一律出口,主要市場就是歐美市場。由于金融危機的影響,張秉瑞公司生產的襪子在英國的超市一度賣到了1.2英鎊(合人民幣12.68元)一打的低價,這一價格只是金融危機前的1/4,雖然目前市場有些好轉,但價格一直徘徊在2.1英鎊(合人民幣22元)左右,實屬微利?!皻W盟一旦向航企征收碳關稅,成本上漲的壓力一定會轉移到我們身上,而我們也只能將成本轉嫁給當地的消費者,但這樣會大大降低我們的競爭優(yōu)勢?!彼f。
為了降低成本,張秉瑞同幾個同行在倫敦郊區(qū)租了一片廠房,打算將部分生產加工轉移到倫敦。他對記者表示:“中國的人工成本已不具備太大的優(yōu)勢,加上美國也可能將征收碳關稅,因此,工廠外遷是遲早要做的事情。”
記者獲悉,美國將從2020年起對從中國等發(fā)展中國家進口的高碳產品征收碳關稅,該稅一旦開征,紡織產業(yè)將會首當其沖。
“減少高能耗、高污染的產品是大勢所趨,歐盟征收碳關稅的目的不管是什么,至少可以促使我國企業(yè)更快地從降低碳排放方面來考慮問題,我們必須要去適應這種趨勢。”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貿易系副主任王亞星認為,即便企業(yè)采取訴訟,結果未必會取消征收碳關稅,而是延遲實施或者從額度上采取逐漸過渡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