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航成都維修基地全力配合基地EASA取證工作
民航資源網(wǎng)2011年10月11日消息:為全面糾正EASA首次審核發(fā)現(xiàn)的問題,確保中國國際航空股份有限公司(Air China Limited,簡稱“國航”)工程技術分公司成都維修基地順利通過復審,按照基地EASA取證工作的統(tǒng)一部署,技術部需根據(jù)EASA 145部規(guī)章要求編寫10個EASA標準工作程序,并按EASA要求規(guī)范維修資料的管控。
從7月初接到工作到9月中旬EASA復審僅有2個月多點的時間,時間緊,任務重,壓力大,部門領導高度重視,立即成立了由各項目人員組成的技術部EASA SOP編寫小組并針對每個程序作了具體分工。小組根據(jù)EASA規(guī)章和相關要點要求,逐條進行EASA SOP內(nèi)容的編寫,大家積極討論、集思廣益,力爭使程序達到規(guī)章符合性和實際操作性的統(tǒng)一。
高級工程師倪澤軍負責超手冊修理程序和自制件程序,因EASA 145部對于超手冊修理和自制件的規(guī)定與基地現(xiàn)有程序的差異,沒有相關的基地程序可作參考而增大了編寫難度,白天上班工作繁忙抽不出時間,他就利用晚上下班和周末休息時間加班編寫;維修資料程序內(nèi)容繁雜,涉及部門多,表單多,工作交接多,同時又是EASA審核的重點之一,資料管理人員針對資料管理的這些特點,不斷地根據(jù)相關部門的意見和要求不厭其煩地反復編寫和修改;程序編寫又時值學生放暑假期間,為了按時圓滿完成程序編寫任務,有的工程師主動放棄了休假,全然顧不上在家無人關照的孩子。經(jīng)過近2個月的努力,中文版程序終于完成了,本以為可以松口氣了,可是9月初又接到質(zhì)管部的通知,要求相關程序編寫部門還需把中文版的程序翻譯成英文,于是技術部領導又統(tǒng)一安排英語水平較高的工程師進行程序的英文翻譯工作,大家一鼓作氣,終于趕在EASA復審之前圓滿完成了技術部負責的10個EASA SOP程序的中英文編寫任務。
在編寫程序的同時,技術支援部還根據(jù)EASA要求規(guī)范了適航資料的管理,完成了飛機維修放行單機資料的建立和控制。在控制部和市場部的積極支持下,完成了航線維護16家客戶資料信息(澳門航空、港龍航空等)和22架飛機C檢準備(澳航、上航等)工作包資料的有效確認工作,建立了可直接查閱的單機完整資料信息計算機系統(tǒng)。上線后的飛機維修放行的單機資料系統(tǒng),實現(xiàn)了資料信息應用平臺的單機集中化管理,優(yōu)化了基地技術資料管理系統(tǒng),提高了飛機維修資料信息的有效支援和工作效率,為客戶飛機維修工作提供了方便,保證了EASA取證工作的順利進行。
為保證單機資料信息與基地EASA SOP程序的規(guī)定一致,在部門組織下,積極行動,資料項目共安排了4名資料人員, 克服了時間緊、工作量大等困難,將資料準備工作任務分解,完成了2011年7月至8月共22架C檢飛機資料的清理、核對、確認工作,在較短的時間內(nèi),核對整理資料共1481份,為確保EASA復審順利通過作出了積極努力。
為了配合基地EASA取證,技術部相關人員一方面要完成本職崗位的各項工作,一方面又要擠出時間完成EASA取證的相關工作,就這樣緊張、繁忙而充實地度過了2011年這個不尋常的火熱的夏天。當近期得知基地EASA復審已經(jīng)順利通過的喜訊時,大家發(fā)自內(nèi)心地激動和欣慰,辛勤的工作終于換來了成功的結果。